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学苑 >> 浏览文章

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

所属栏目: 道学苑资讯       文章来源:符咒大全

[摘要]道教秉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准则,在建筑的选址过程中往往追求“天人合一”,多以山林、溪涧为伴,更亲近自然,没有聒噪。

文/止水

噪音,是指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是环境污染的类型之一。本文结合“噪”的造字结构,“蜩螗羹沸”的典故、道教的“静”,最后谈谈“白噪音”与我们的日常睡眠。

鼓噪如雷

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

噪(资料图)

噪,本字为“”,金文是三个“口”,下面一个“木”,表示树枝上的鸟在不断地鸣叫。古代有“”,代表话多音高,十分扰人。古代军事中,有一个词叫“鼓”,也写为“鼓噪”,表示擂鼓呐喊,多用于扩张声势。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记录了一场攻城战的场景:“贼将阿史那承庆悉以锐卒并攻,为木驴木鹅,云梯冲棚,四面云合,鼓噪如雷,矢石如雨,力攻十余日,城中守备皆竭,贼夜半乘梯而入。”人们把击鼓声比作雷声,可见声音之大。

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

蛙声齐白石(资料图)

现代汉语中有“聒噪”一词,其中“聒”的造字,表耳朵里都是噪音,十分嘈杂。《说文解字》解释为“欢语也”,《苍颉篇》解释为“聒,扰乱耳孔也。”

《抱朴子广譬卷》中有“春蛙长哗,而丑音见患于聒耳。故声希者响必巨,辞寡者信必著。”早春,蛙声一片,夜晚听其声,若只是零星碎语,便是妙趣横生。若是蛙声不断,若没有一个安静的心,便也成了“聒耳”的嘈杂声了。

蜩螗羹沸

梁启超先生在其《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中写有:“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蜩螗羹沸,而彼一无所闻焉。”其中的“蜩螗羹沸”是用典,指代蝉噪、水滚、羹沸的声音,表嘈杂喧闹。“蜩螗”(音同条唐),即蝉。

《诗大雅荡》中有:“咨妇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古代这个词,通常用于表示声音的嘈杂。元稹在其《春蝉》中写有:“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

夏蝉(资料图)

古代,蝉的名字很多。《疏》《释虫》中有:“蜩、、蜩、螗,舍人曰:皆蝉也。方语不同,三辅以西蜩,梁宋以西谓蜩,楚地谓之蟪蛄。”《楚辞》中有:“蟪蛄鸣兮啾啾是也。”王褒的《洞箫赋》中有:“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悲啸,搜索乎其间。”

成语“佝偻承蜩”语出《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偻者承蜩,犹掇之。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讲述了一个老者捕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专注,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

静(资料图)

道教秉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准则,在建筑的选址过程中往往追求“天人合一”,多以山林、溪涧为伴,更亲近自然,没有聒噪。

除此之外,《道德经》中也告诉我们:“清静为天下正”,“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里的静,便是给自己的内心找到一个栖息之所,寻求宁静。

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

城市噪音(资料图)

相对于自然界中“春蛙秋蝉”的“噪”,我们尚可以用平静的心对待,但现代城市生活中里诸如工地施工、房屋装修、电梯运营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噪音,却是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世界范围内有3.6亿人受到听觉损伤,其主要原因便是噪音。不仅如此,噪音也会引发人们的抑郁及睡眠障碍。

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

海浪(资料图)

笔者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的作息时间与养生》一文里,给大家介绍了合理的睡眠时间,此篇给大家介绍一种借助“噪声”助眠的方法,即“白噪音”。所谓的白噪音,通常指0~20KHZ的声音,自然中的海浪、海风、下雨、水流等制造出来的声音都在这个范围内。现代人通过现场收声或音乐模拟等方式,供人使用。

道教追求“清静”,一来是环境上的静,二来是内心里的静。噪音干扰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健康不利。如果你受噪音的干扰,切记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编辑:西铭)

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以上就是清静为天下正:道教的静与城市噪音防范的全部内容。更多道学苑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学苑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