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李志鸿:程智与道教及民间宗教初探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文章来源:玄门道教

繁體中文版

季蕙纕《玄宗旨》

季蕙纕《玄宗旨》

以上论述显示,程智接续了季蕙纕先生所传承的全真龙门派。关于季蕙纕先生,史料无载。经过多方求索,我们发现了季蕙纕是明末影响甚大的全真龙门派高道,著有《玄宗旨》一书。此书收录于《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中。此书分为:蕙纕先生金丹直指、直指口诀、金丹关窍说、择地、筑基炼已还返、修炼须知、五贼、入室、饮食、三火、三关、四威仪、天根月窟、任督二脉、火符、炼丹次第要知、壶斋老人口诀问答、坎离小交媾、炼精化炁问答、筑基炼已问答诸篇章,皆为道教内丹修持指南。细查此钞本,首页有如下题记:

龙门十九传季圆婴蕙纕辑

二十一传吴志毋髡夫阅

文末有跋文三处,其文曰:

谨按二十条,由下手而化神,字字明阐,皆仙真度人苦心。芬得之程一德,程得之吴景福,吴得之尹真人,后之阅是书者,庶知其所自来,不可忽也。崇祯八年岁在乙亥朗蟾子季芬跋。

清康熙四十八年岁在己丑仲春,得之社兄沈容若,容若得之圣典杨先生,杨得之常有马先生,弟子沈国器识。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中秋,弟子杨典求得是书盥手拜录。

显而易见,《玄宗旨》为季蕙纕所编,于明崇祯八年(1635)、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七年(1718)由季芬、沈国器、杨典分别传抄。如《玄宗旨》抄本中所述,季蕙纕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九代传人,法名圆婴。按照龙门派道德通玄静, 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 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 崇高嗣法兴的派字诗来看,程智所述源出龙门之裔,故谨从法派,定名明嵩当属实情,程智为龙门派二十代明字辈弟子。而我们也可以知道,二十一代弟子吴志毋髡夫,应该是至字辈,即吴至母。季蕙纕、程智这一支江南全真道派,严格遵守了龙门派的传承辈分制。

迄今为止,由于史料阙如,我们尚不明了程智所传授的全真道龙门派渊源何在,但是在晚明以来,全真道传入江南地区确是实情。茅山乾元观即是晚明以来江南全真道的重镇。据研究,茅山乾元观全真道称为阎祖派,阎希言祖师开创,属于全真道丘祖龙门派复字岔支派,是迄今所见,最早流传全真道龙门派二十字字派诗,且将之与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相联系的道派。从晚明起到清中期,乾元观全真道派影响巨大。茅山全真道阎祖派的兴起,与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及江南士人集团的护教,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以上所说,即全真龙门派的产生与传播具有多源分散的特点这一论断来看,那么季蕙纕(圆婴)、程智(明嵩)所传授的这一支江南全真龙门派,无疑又丰富了我们对龙门派源出多地这一特色的认识。  

当然,应该指出,程智加入全真道龙门派,实是其融通三教之本怀。程智认为儒仙同本,儒道二家之学不可混,理应分而通之,两成其美:学仙而不知儒,则为忘世为我之偏学,学儒而兼通玄,则为神人返天之大道。盖生足以培精气,清志虑,死则足以安吾明神也。天下之道,分则相害,混则两亡,必能分而通之,乃能两成其美。这也就是他以学儒而兼归太上的初衷。

二 程智与民间宗教三一教

黄宗羲曾经谈及程智之学,认为其学融汇儒释道三教:近日程云章倡教吴、鄣之间,以一四篇言佛,二三篇言道,参两篇言儒。进而,黄宗羲将程智判定为林兆恩三一教之余术:皆修饰兆恩之余术,而抹杀林兆恩,自出头地。余患惑于其说者不知所由起,为作《林三教传》。三一教,又名夏教,是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盛行于明末清初,至今仍在福建省、台湾省的一些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流行的民间宗教,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所创。三一教研究是探究儒学宗教化的重要视角,学界已经有成果多种。

据马西沙先生研究,中国民间宗教是不同于正统佛教、道教等宗教形态的另一种宗教形式。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虽然存在质的不同,但差异更多地表现在政治范畴,而不是宗教本身。在马西沙先生看来,由于儒学过分注重社会的政治观念和伦理观念,才使传统的旧儒学走向末路。宋明理学是儒学日益宗教化的产物。陆王心学把人的主观意识绝对化,不但体现了禅宗的影响,更受到内丹道的启迪。禅宗的枯坐顽空不得不向内丹道转化,而心学也只得亦步亦趋,这就为一系列新型宗教开启了大门。明代嘉靖年间在闽中问世的三一教,清代中叶在四川问世的刘门教,以及同时在山东问世的黄崖教,都是由标榜陆王心学的学术团社逐渐演化成宗教实体的。这三门教派虽然都倡导三教合一,其实质是儒家的伦理思想与丹道思想的高度融合。

1 程智思想与三一教有别

三一教提倡儒释道三教,源本同、道本一,儒、道、释三教皆由道衍化生成而来,此之谓道一教三。林兆恩倡导三教同源,实意在非三教,而自立一新的道统,即创造出一个新的三一教,即夏教。在三一教经典《儒道释夏四尼宝经》中,有《儒道释夏三十六赞》,该赞文将孔子称为儒仲尼氏执中一贯圣教度世大宗师,老子称为道清尼氏守中得一 玄教度世大宗师,释迦牟尼称为释牟尼氏空中归一禅教度世大宗师,林兆恩称为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显而易见,林兆恩是儒、道、释三教之后的接续道统者,所谓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即教主无疑。

显然,程智的三教思想与林兆恩有别。程智在辨别三教异同时,主旨在于三教会通,而不在于创立一门新的宗教:故三教不通,则三教为三。不通而言通,徒害其通。能通则三而一。

不仅如此,程智与林兆恩在对待道教修持上也是迥然有别的。作为民间宗教,三一教与道教关系密切。历史上,高道张三丰的思想对三一教主林兆恩影响深远。莆田高道卓晚春则有功于师门,三一教专门建无山宫祭祀卓晚春。林兆恩依据道教的内丹修持创造了三一教的九序心法。所谓九序,即:艮背、行庭、通关、守土敦仁以结阴丹、采取天地以收药物、凝神气穴以媾阳丹阴、脱离生死以身天地、超出天地以身太虚、虚空粉碎以证极则。据林国平教授研究,万历七年,林兆恩着手总结修持心法,编辑成《九序摘言》篇。万历十一年,卢文辉奉师命辑录《九序内景图》,采用文字与图解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阐释了九序心法。至此,九序心法最终形成。九序心法实际上是将立本、入门、极则的内心修持工夫具体化。凡是初受业的门徒,林兆恩必先令具疏天矢言,焚化启章:

三教门人某谨筮日斋沐介贽,启领孔门传授心法,于是始知吾性之善,即孔子,敢不战兢惕厉,夙夜奉行,誓发一念之诚,学不至于孔子不已也。又敢不遵守明训,以三纲五常为日用,入孝出弟为实履,士农工商为常业,修之于家,行之于天下,以为明体适用之学也。至于义利之辨,不可不明也;沉湎之凶,不可不戒也;方刚之气,不可不创也;嗣续纲常,固于人为最重,而淫邪之僻,亦不可不惩也。如或败纲乱常,不忠不孝,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义利之辨,有所未明;沉湎之凶,有所未戒;方纲之气,有所未创;淫邪之僻,有所未惩。即是孔子罪人,将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间也?为此肃启,不胜悚栗之至!

附启

一自愿诸凡所授心法,惟当勤而行之;所示明训,惟当遵而守之。誓发一念之诚,真有若上帝之临汝,更不敢稍违于终食,少离于斯须也。一自愿日搜已过,痛自忏悔。某尝窃闻之: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某亦众生也,而生平之所举止动念,恶得无罪?或为不善于明,而明为人之所非;或为不善于幽,而幽为神之所谴。自今伊始,誓将以前,日所为不是之事,自怨自艾,志心忏悔,更不敢有一毫自昧之心!如有不搜已过,不自忏悔;抑或忏之于前,而不悔之于后,即是得罪于天,惟天鉴之。  

显然,林兆恩创造九序心法,是为了让信徒强身健体,借此救济生民。九序心法成为三一教传播的利器。与林兆恩创造九序心法,弘扬三一教不同,程智则是为了追求道教的内丹修持转而皈依道教全真道龙门派,成为丘处机所创全真道龙门派正式弟子。也就是说,林兆恩开创的三一教,乃三教合一,合于一种新的宗教方式,即三一教,夏教;程智所关怀的,是一种三教会通的思想,会通于一种以民生为本的人道哲学。程智显然不是以创立新的宗教为导向。

2 程智的易教门与明清民间宗教

历史上,程智被其弟子尊称为大易师云庄先生,或者称为云庄大易师。清代立人堂所刊印的《程氏丛书》首页言曰易教门,天都程智子尚甫立,其书目下分为易教易门等。显而易见,以易作为诠释理论基底的易学立人之说是程智思想的支柱。程智尝云:易学大旨,立人而已。程智一则以为三教各有本位而各有功用,一则提出易学大统论以易学统合三教,高倡立人之论。程智的易教门终归倾向于学而非教。

在当今中国宗教史的研究中,学界往往将教门一词指称明清之际的民间宗教教派。马西沙先生认为,所谓教门是指下层民众以信仰为纽带的结社组织。溯其渊流,东汉末年的太平道、五斗米道;南北朝佛教异端派生出的大乘教、弥勒教;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摩尼教;隋唐时代摩尼教与弥勒教的融合;北宋的妖教;南宋初在江南问世的白莲教白云宗;金元时代在北方出现的被耶律楚材称为老氏之邪的全真道、混元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新道教;元代白莲教及弥勒教与摩尼教的混合教派即香会;其初始都是民众以信仰为纽带的结社组织,即教门无疑。进而,马先生认为就宗教本质而言,明清民间教门与正统宗教之间并无本质不同。路遥先生亦以教门指称明清民间宗教教派。但是在路遥先生那里,教门是一中性的语汇,并不带有思维判断。当然,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将教门作贬义解,认为明清民间教门并非宗教。

实际上,以教门指称明清民间宗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  

我们以为,教门一词的使用并非始于明清之际的民间宗教,更不是明清民间宗教的专称。教门一词乃是中国历史上多种宗教的称谓。教门一词的使用与宗教教派的兴盛密切相关。同时,教门还成为诸多宗教异端的称呼。教门一词乃是中国历史上多种宗教的称谓,尤以传统的释、儒、道三教为多。宋元之际的何梦桂在其文集中即已指出,教门是儒、释、道三教皆有的称谓:古今言教门者有三,曰儒,曰释,曰老。依佛教教义,教法乃为入道之门户,故云门。此即教门在佛教中之原初义。在道教的典籍文献中,道教也以教门自称。唐末五代道教学者杜光庭在《谢恩赐兴圣观弘一大师张潜修造表》中有言:臣某获列教门,躬荣睿泽,不任之至。两宋金元时期,新道派层出不穷。这些新道教亦多有称教门者。在中国佛教、道教史上,历代王朝往往设置僧官、道官以管理佛、道教事务。在僧官、道官的称谓中多有知教门公事管干教门事之语。反观中国宗教史,不仅佛教、道教以教门自称,伊斯兰教也被称为教门。明马欢著于景泰二年(1451年)的《瀛涯胜览》以回回教门名伊斯兰教。

儒学虽不是宗教,但是却也以教门自称。清人李光地即曾以孔子教门称儒学:程子说书,都是将书返之身心做起工夫,及实有所得即将心得处说书,后赖生一朱子,阐发着实不然。遇不善读者便可流为禅学,有六经注我之意矣!孔子教门却不尔。朱子正是孔子传派,其于经书躬行心得矣。而解说处,却字字依文顺义。此处,李光地将程子与朱子之学两相比较,指出朱子之学乃是孔子教门之嫡传。李光地之孙李清馥在论及闽中理学渊源时,又有道至程朱有何不尽,何须别立教门的感慨。

毫无疑问,历史上的儒家确以教门自居。那么,大易师程智所创的易教门更不能直呼为与林兆恩三一教类似的明清以来的民间宗教了。程智的易学大统论实以立人为旨归,其易教门乃学而非教。

三 小结

近三百年明代历史,虽然缺乏强有力的圣主明君,但是明代仍然发展为古代社会的一个新阶段。四书五经不只是读书人进阶的考试内容,那些千百年与社会发展同构的教条,大多仍可作为付诸践行和支撑生命生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实践论。作为明末清初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程智的多部遗珍已经被发掘并公诸于世,借此良机,我们不仅可以对程智的思想体系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更能以此为基础,对明清之际学术思想与宗教教化的内在关系做一番新的考究。

通过一番考证,我们发现,程智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在易学、宗教、政治、逻辑学等诸多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讨。程智与佛教、道教往来甚为密切。尤其是程智与明末清初江南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关系,碍于史料阙如,以往学界失之关注。研究显示,程智师从全真龙门派十九代宗师季蕙纕(圆婴),成为龙门派二十代明字辈弟子。程智与江南全真道龙门派的往来,必然将丰富我们对中国明清道教史,以及明清时期儒道互动史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发现,程智所开创的易教门与明清民间宗教三一教无涉,程智的易教门乃是易学非民间宗教。

注释(略)

(作者:李志鸿,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以上就是李志鸿:程智与道教及民间宗教初探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