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丹道养生 >> 浏览文章

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

所属栏目: 丹道养生资讯       文章来源:www.fuzhou888.com

[导读]太极拳作为道教养生术,可以说是一门“科学,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道教把它直接继承并发展、传播。太极拳虽不是道教的专利,但它与道家有“血缘”关系。

文/刘嗣传<?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太极拳运用我国古代道家哲理,即阴阳学说与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而形成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的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的武术拳种。

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

太极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它有深厚而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人体科学原理,深得中国传统文化,即“易”文化和“道”文化之精髓。它与我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太极是至高无上的宇宙本源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经典《南华经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这里的“太极”是指道的性质和状态。

《周易系辞》上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认为太极是至高无上的宇宙本源。由太极剖析产生天地、阴阳。

“太极”学说渐被道家和随之演变的本土宗教道教所吸收,遂构建了太极为最高宇宙本体的理论体系。

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我国古老的养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十三势”中的最基本姿势,是我们今天还看得到的道教科仪中,高功手执朝简,经常要保持的姿势,其要求和形架与太极拳的队势一样,都有混元一气,抱元守一的意义。

二、太极拳与道家道教之文化关联

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

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柔弱胜刚强”,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都来源于老庄哲学。《道德经》中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庄子》中有“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这都是很好的说明。

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

太极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太极拳作为道教养生术,可以说是一门“科学,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当今道教“行不言之教”,主张“柔弱不争”。道教把它直接继承并发展、传播。太极拳虽不是道教的专利,但它与道家有“血缘”关系,在道教上有抹不去的烙印。传统的武当、陈、杨、吴、武、孙,各式太极拳争相竞秀。

太极拳作为丹道之动功,是不能让太极拳和道教脱开的。当今提倡利用道教积极进步的因素为社会服务,挖掘道教精华造福人类;时代呼唤全民健身的太极拳。

三、“太极”与拳术之命名

“太”就是大、至之意。“极”就是开始或顶点、极限之意,引申为最高级最大,至于极限,而无有相匹的拳术,仿佛至高无上、包罗天地万象的拳术。因为“太极”包含了至极之理,即包括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以此拳术是“变化万端”“随变无穷”,故又有太极为万拳之母说。

“太极”含有人体内运作的最大限度和规则的拳术架式,所以正宗的太极拳师有尺寸、定位之说。如果说,拳术是人体外形姿势运动之形态,而太极则是人体阴阳运行之规律

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

太极是人体阴阳运行之规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四、道教“太极真人”与“太极拳术”

早在三国时代,就有道家和道教人士开始使用太极与拳术相关联这个名字。我们透过卷帙浩繁的道藏经典,而最确切的证据是《太极葛仙公传》指三国时代吴国葛玄被尊称为“太极真人”“太极仙公”“太极左仙公”。

早在魏晋时代就有武术器械之套路、秘法口诀。这些都通过极为严格的道教拜师程序而继承下来,加之道教有世袭之风,如“天师世家”是世袭天师嗣位制。而葛洪作为“太极仙翁”葛玄嫡系孙子世袭“太极法门”,葛洪所承之法皆是秘传,虽未公开称之为“太极法门”或“太极拳法”,但从下面几点可以说明承接有太极拳法

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

葛洪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道家、道教皆不以武技刀兵为上等之学,不能等同神仙之道,所以葛洪《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药修道之事,而外篇则言人道之应酬通达之学,此等武技只是人事之余。故在《抱朴子外篇自叙》中出现,自言他熟谙武道之事。凭葛洪曾为军将,战义军、平反贼、杀盗寇,均凭武艺而行,都得逞于他的祖传家学和师传秘法。

第二,道教在道法传授上历来比较保守,众多技法、道术均是秘授密传,甚至隐名单承,如果一旦出现某个响当当的拳技术种,世面上一定会趋之若鹜,风靡于世。但这与道教之“不为天下先”和不为名利之思想相悖,与“不传匪人”教规相抵触。

第三,“太极仙翁”之后人所承的正是集法广大,师承多家,而使葛洪成为一代名宗巨匠,后人多注意他的炼丹仙道之内篇,而忽视了外篇和外篇所涉及的人事诸法诸艺,从葛洪集之大成,总结出了道教史上空前绝后的《抱朴子内外篇》,说明“太极法门”的包容性。原始的葛氏道是将行气导引,存思内视,服食外丹,内炼金液,摄生房中,方技六艺等,各法均有涉猎。据考,在这一时期,少林拳也已形成雏形且开始流行于世,这又为太极拳的吸收变化提供了依据。

第四,从“太极拳法”本身内容来看,太极拳内功法要跟葛洪《抱朴子内篇》中许多功法,以及他所辑录和承授的《三皇内文》《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经》《灵宝经》等均有极其相近的内容,包括《正统道藏》内所编入的诸多内修之法,亦有极近相同之法。

第五,因当时不常用“拳术”“拳勇”之名词,而且“拳”已单一地限于击人搏斗等竞技之事,虽然葛洪其时懂得“拳技”“方技秘法”与“法术”之辅助作用,却只言法而不言拳,这样,“太极拳法”之名长时间地沉默在秘密状态之中,有实无名地在道教法术的大树下蔓生繁衍。

第六,明代的地方志(武当志)等,有张三丰剑术高超,内丹功高妙的描述和记载,清代所编明史因避讳“皇太极”及文字狱,以及反清复明政治因素,道士受以武犯禁之说而因武受害在所难免,所以,清代以后的道教史志记载根本没有道士在武技上的文字资料。也少有太极之名,更无太极拳之说。

第七,作为道教内丹术修炼的动功太极拳,是配合内丹术的初级动功,而且融入攻防武技因素后就是独特的拳技;张三丰太极丹道体系是修炼健康长寿的仙术,动功与静功结合,性功与命功等内外双修的高级功法,道教武当派、三丰派、自然派等传承的修炼功法就是太极丹道体系。

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

太极在民间(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八,就太极拳技法中的柔化特色,即练法与用法,绝非其它拳种所能比和用者。必定是崇尚道家道教理论,还有道教内丹功法指导,综合修炼体验而得出的功法。

第九,有一种声音是说张三丰会武术以及创太极拳没有文字依据。这要从多方面讲出原因。光绪皇帝的老师、大学士翁同(1830~1904)语王公大臣曰:“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猱,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元一体也。”随即题写联句相赠,联句曰:“手捧太极震环宇,胸怀绝技压群英。”这是官方上层有关太极拳文字的确切记载。而民间流传王宗岳版本的太极拳经真实可信;受到大多太极拳人的认同,从而进行深入研究。在唐豪炮制陈鑫的书《陈式太极图说》之前,社会上视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没有争议。有关张三丰会武术的记载,当代学者已考证有十几个有力的证据佐证。(未完待续)

(编辑:陶然)

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

(本文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作者刘嗣传。)

以上就是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的全部内容。更多丹道养生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丹道养生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